置身瞬息萬變的全球外匯市場,他如何把握方向?

【40歲以下商業精英】王牌交易員

來源:環球企業家  |  作者:陳虹霖  |  閱讀:

2003年李民宏加入德意志銀行,在此之前,他曾是一名土木工程師,未曾想走上了銀行家的道路。2000年初新加坡的金融市場吸引他投身于此,攻讀金融學碩士后加入德銀全球管理培訓項目,在新加坡分行做了5年交易員。直到2008年,他被選派至上海工作,幫助客戶設計風險管理的制度或者框架,并將此做成了德銀在中國的優勢和重點業務。隨后李民宏開始平步青云,于2011年擔任德銀離岸人民幣產品部門主管,2012年,被任命為德意志銀行中國區交易與結構產品部門主管?,F在,他主要負責德意志銀行中國兩大業務條線—環球市場部在本地的發展,同時兼任德銀中國的副行長。

李民宏 39歲  德意志銀行(中國)有限公司副行長、環球市場部總經理

“我剛來的時候,在對面的匯亞大廈辦公,那時候的辦公室面積不到現在的一半。”站在上海國金中心39樓,李民宏指著黃浦江對面的大樓感嘆道。時間一晃就是7年,2008年離開新加坡時,他還是一名高級交易員,如今39歲的他,已經是德意志銀行(中國)有限公司副行長、環球市場部總經理。7年來,德意志銀行在中國業務擴張迅速,李民宏便是其中重要的見證者和推動者。

轉變

自2003年加入德意志銀行至今,李民宏已在德意志銀行工作了12年。在此之前,身為工程碩士的他曾經是一名土木工程師,未曾想到走上銀行家的道路。2000年左右,亞洲的金融和資本市場發展迅猛。李民宏身處新加坡這樣一個區域性金融中心,見證了金融市場的瞬息萬變,開始憧憬自己也能投身其中,“我當時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活力、創新和挑戰的行業,應該會為我帶來各種可能和機遇。”李民宏告訴《環球企業?家》。

隨后,李民宏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取得金融工程碩士學位,并在2003年碩士畢業時,通過德銀全球管理培訓項目加入德意志銀行。這是一個全球性的項目,李民宏回憶道,當時德銀在全球招募人才,并把全部新員工集中在英國或美國培訓。他被派到倫敦,一邊接受課堂的培訓,一邊在銷售、交易等不同的柜臺上實習。

經過一年的迅速“充電”,他非常熟練地掌握了銀行從業人員的基本技能,并且對交易部門的各個條線都有所了解?;氐降乱庵俱y行新加坡分行,他開始任職于環球市場外匯交易部門。“剛入行時,其實并沒有十幾年這樣長的職業規劃,只是希望能夠伴隨市場的不斷變化,學到新的技能。”李民宏說道。

隨后五年,李民宏一直在不同交易臺里做交易,涉足的交易品種包括歐元、美元、日元、新幣,以及其他以亞洲貨幣計價的利率、匯率產品組合。“基本上,全世界特別是亞太區主要幣種的利率、外匯相關的交易我都做過。”

在李民宏看來,過去工程師的工作非常專一,比如設計地下鐵的隧道,進行壓力測試等,工作大同小異。但金融行業完全不一樣,需要了解的東西是方方面面的,他必須要迅速地適應。“任何事情都可能影響到金融市場的方向,比如去年美國的冬天比平時更冷,于是對用電量、能源使用產生影響,也影響到金融市場的價格。”

工程師出身的背景也對其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,李民宏認為,作為工程師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非??茖W化的框架支持,這是他做銀行工作的優勢。通常影響金融市場的因素非常復雜,他會很自然地用一種相對科學的思路來整理這些信息,看待市場問題。

此外,對于工程師來說,第一重要的是防風險,誰都希望可以建造最漂亮的建筑,但建筑物的安全系數也是重中之重,而對銀行家來說同樣需要很強的風險意識,管理風險、為客戶剝離風險也是銀行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。

轉折

2008年對于金融行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年份,而對于李民宏來說,也是人生的重大轉折。當年德意志銀行在中國轉制為本地法人銀行,并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,李民宏隨之被選派至上海工作,負責德意志銀行中國區環球市場部環球金融和外匯業務。

當時,國內利率市場剛剛起步,德意志銀行希望調任一個熟悉各種利率外匯產品、衍生品,并且融匯貫通中西方文化的管理人員,李民宏成為最合適的人選。做為華人,他當時也非常希望回國參與到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。

與新加坡相對單一的工作相比,國內的工作內容更加多元,除了做交易,還需要參與平臺建設。李民宏告訴記者,當時與新加坡這類相對成熟的市場相比,國內很多類型的產品都還沒有推出,仍在不斷豐富。以外匯市場為例,國內最近幾年推出外匯互換、外匯期權等一系列新產品,每次不同產品的推出對銀行來說都是新的挑戰和機遇。“需要走在市場之前,提前建設好我們的交易臺、銷售臺。我對其他業務的參與度要比在新加坡時深入許多。”

“如果在像新加坡這樣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工作,你會發現工作內容非常專一,參與的內容相對較少,而在國內快速成長的市場上,你就有機會參與到方方面面中,需要涵蓋和學習的東西就非常多。”李民宏說道,自己過去在新加坡,只需要每天坐在交易臺上做交易,把這件事情做到專業極致。到國內后,他需要處理更多溝通和協調工作,需要跟監管機構交流、跟客戶討論,對整個市場發展建設的參與度會更深。

在此過程中,對他最大的挑戰是語言和文化的變化。來到中國后,無論新聞、法律法規還是工作語言都是中文,雖然過去能正常地在生活中使用,但完全地轉變還是需要時間適應。

除此之外,業務和產品也要根據國內金融市場的狀況調整。“在成熟的國外市場,外匯利率波動率很大,客戶風險管理的框架比較成熟。當時在國內,人民幣單邊升值,外匯利率市場波動率較小,企業客戶全球化的程度也不如現在,當時我們的業務也就比較簡單,幫客戶做簡單的資金管理、流動性管理,產品也相對單一。”

2010年以后,金融改革步伐加快,中國企業也開始了走出去的熱潮,在這種態勢下,企業對風險管理的需求比以前高了很多,不僅限于簡單的風險對?沖。

“現在客戶需要的不再是單一的產品了。我們現在的最終目的是根據企業戰略需求,設計一套風險管理的制度或者框架。”李民宏說道,這些年借助德意志銀行在全球的經驗,此類業務已成為德銀在中國的優勢和重點業務之一。

伴隨市場和業務的發展,李民宏的工作職責也開始迅速擴大。他于2011年擔任德銀離岸人民幣產品部門主管,隨后在2012年被任命為德意志銀行中國區交易與結構產品部門主管。“現在,我主要負責德意志銀行中國兩大企業業務條線之一,環球市場部在本地的發展,同時也兼任德銀中國的副行長。”

時間

隨著職位的上升,李民宏發現,時間似乎越來越不夠用,作為德意志銀行中國副行長、環球市場部總經理,對內對外都忙得不可開交。

對外,需要跟客戶交流、與國內外監管機構溝通,還有大量的時間用于跟德銀海外團隊合作。2010年后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迅猛,離岸人民幣清算從香港臺灣新加坡,慢慢地延伸到全世界,德銀也在全球金融市場積極推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。由于對國內市場和人民幣業務的深入了解,李民宏與國外的同事一起積極參與不同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。

對內除了管理環球市場部,李民宏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是加強部門間協作。他認為在國內迅速發展的背景下,一方面銀行業務部門要往前沖,但確保業務整個條線、前中后臺的步調一致也至關重要。

伴隨新產品的推出,后臺部門資源部署、改變流程都需要時間。“所以我需要跟中后臺的管理層不斷交流我們的戰略。讓他們了解整個業務發展的戰略,增長的方向,以做相應的部署。”

“從時間分配上,如果沒有很好地安排,你會發現時間永遠都不夠。”為了保持充沛的精力,李民宏早晨6點鐘起床,開始雷打不動的鍛煉一個小時,“我發現起床后如果沒有運動,今天就沒有時間能彌補了。”李民宏感嘆,吃完早餐一進辦公室就是安排滿滿的一天,除了常規事項外,還有各個會議和與歐洲、美國的同事交流。如果不花精力很好地去管理時間,生活和工作都會變得一團?糟。

“個人的健康和家庭對我來說非常重要,所以我會盡量在工作之余安排一部分時間。周末的時候我盡量陪家人,每年也會有一到兩次跟父母和兄弟姐妹旅游的計劃。”

其余的時間對李民宏來說就是工作,每天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是看新聞和郵件,了解國內外市場隔夜的新動向。“這基本上是2003年之后就養成的習慣。對金融行業的人來說,看新聞通常是早上第一件事,也是晚上睡覺前最后一件事。”

由于在一個全球化的金融機構工作,客戶問的問題可能是對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市場的看法,而海外的同事也會有很多關于中國市場的問題等待解?答。

新聞不停地在發生,需要花非常多精力去研究,亞洲不同的國家在發生什么,美聯儲在做什么,歐洲央行有什么新動向。 國內也不斷出臺新政策,無論是農地改革、國有企業改革,都會影響金融市場。當客戶問“你怎么看?”,李民宏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斷。

這一切對李民宏來說,既充滿挑戰,也是一種樂趣。“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行業,如果喜歡學習和接受新事物, 它會給你創造很多機會。”李民宏感嘆,但如果不喜歡每天在變化的環境中工作,這份工作會非常累,“好在我喜歡不停地挑戰自己,學習一些新的事物,跟著市場發展來更新你對市場的了解。這讓我的工作和生活都變得非常有趣,充滿活力。”